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黛玉心下不认,可其实有时候她也会暗自觉得有些事,也许真是自个儿太过敏感了,将人家的好心当了驴肝肺?可心中挥之不去的违和感又是为什么呢,她从没解释得通,也只好当作真是与她们性格不合。可经钱嬷嬷这么讲,她不由豁然开朗:她是敏感,但她不是小心眼,不过是宝钗的八面玲珑,薛舅姨的面慈心软做得道行不够,藏不下她们背后所行的心思算计,内在与外表的矛盾时不时地落到她的眼里,方使得她总觉得说不出的别扭。就好象魂记里那些细节:饱读闲书的宝钗来教育她三观不正、明明知道听别人隐私不妥的宝钗却将她推出来当挡箭牌、在大观园里不住在自个儿女儿的大院子里反而借着照顾之名住到她房里来的薛舅姨……零零种种这些,说得再好听也经不住推敲,都是她们想藏而没藏得住的破绽罢了——你们家人要上进要幸福是没错,可为甚要踩着别人上位呢;你敢踩着别人上位也行,却还想成为别人眼里的圣母。说来说去也就如钱嬷嬷那句话:这家子好没规矩。
黛玉好容易忍住自个儿跳起来去抱嬷嬷——这位可是管规矩的呢,可脸上的笑容是藏也藏不住,“好嬷嬷,你说的真真都是金玉良言,可是语惊醒梦中人呢!”
钱嬷嬷见状,知黛玉是听进去了。遂笑劝道:“姑娘说得哪里话,劝诫姑娘乃是我们的本份,若姑娘觉着老婆子说得话还能听得二分,也就是我们的造化了。这天也不早了,姑娘今日且好生歇下,待明日姑娘空了,再拿个章程出来好好理理。”
黛玉也是个说做就做的性子。隔日抽空果真细细思量了遍。写了个章程出来。可待钱嬷嬷看时,却轮到她老人家感受那种违和感了——她与奶娘虽说行事各有不同,但大的原则还是样的:低调。不能说黛玉姑娘不认同这观点,可在她的字里行间里却总觉得还有些别的。
黛玉总结出了两条纲要:用好靠山,守好规矩。靠山么,她外有父亲,内有老太太,父亲这座靠山实实在在是她个人的,可她不敢轻易用——是以在她想出万全策之前,她只打算用林家来顶顶;老太太是这府里所有人的靠山,她不能随便用,可只要有理有据,她大可不必似现在这般碍着情面不用。此其;这第二项守好规矩么,说来竟不是她约束自个儿守规矩作茧自缚,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