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耽误生产。这样的镜头过不了时令,导演同意当下拍。不过与平常还是有些不一样,他给戴天娇说戏。这个场景,仍然没有台词。但有几个表达人物内心的镜头,我们就先粗略地走一遍,看你能不能胜任。
其实也是很简单的镜头,就是戴天娇眺望远方,小学校的方向,从而引出正题来。戴天娇要充满对求知的渴望。这个镜头很开阔,寓意着充满希望的。可是镜头一转,又到了脚下的水田,希望便重回现实。
正巧了,在家里还没出事之前,戴天娇是读过两年小学的。她入学非常晚,十岁读的一年级。从那时候,她就开始下地干活了。当然那时候他父亲还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她也就跟着送送饭什么的。
弟弟比她一岁,入学比较早,这时候已经开始读三年级了。后来升上县中学,家里负担不起两个人,戴天娇这就算是彻底辍学了。受教育程度,停留在小学四年级。
所以她从这里看小学校的方向,一直是带着求知的渴望的。
哪一种演绎能比得上真情流露呢。
真好……导演私下里和沈三子看镜头的时候,也有这种感叹。你看她的眼神,完全没有演绎的痕迹。我甚至怀疑你小子就是查过人家的遭遇,才力推她来当女主角的。否则怎么会与剧本如此契合呢?
导演,您以前有没有拍过乡村题材啊?沈三子问他。
我怎么会没拍过呢。
你既然拍过,怎么会问出这么没有常识的问题来。像戴天娇这样的情况,你随便到村里找找,就不知有多少例。我当然不是说他家里的情况,那是很特殊。就说上学这个事情,农村家庭困难的,最多就保一个男丁上学而已。我看上她,纯粹就是因为第一眼感觉合适而已。
又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祟!
结合实际情况,你也不能说这种思想是彻头彻尾的错。男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