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条件。”
\n
\n
蒋介石沉默良久,在房间内来回踱步。他心里明白,众人所言并非毫无道理,但弃守淞沪,这个决定太过沉重,他背负着民族尊严和国际声誉的双重压力。
\n
\n
“诸位,弃守淞沪非小事,国际调停也充满变数。日军野心勃勃,会否听从调停?即便调停,又会提出何等苛刻条件?”蒋介石停下脚步,目光扫向众人。
\n
\n
陈诚思索片刻,说道:“委座,我们可一边做战略转移准备,一边与国际友人沟通。若能在谈判中争取到日军停止进攻、恢复战前态势等条件,对我们而言也可赢得整顿军备、补充兵力的时间。”
\n
\n
正在众人激烈讨论之时,宋美龄走了进来。她身着一袭素色旗袍,优雅中透着坚毅。宋美龄知晓众人正在商议的战事,轻声说道:“达令,如今局势艰难,国际方面我也一直在努力斡旋。美国、英国等国的友人也表示愿意从中调停。或许我们可尝试在坚守与谈判之间找到平衡。”
\n
\n
蒋介石看向宋美龄,眼神中闪过一丝欣慰。他明白,宋美龄在国际外交上一直为国家奔走。
\n
\n
“夫人,你说说看,以你的判断,国际调停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蒋介石问道。
\n
\n
宋美龄走到地图前,手指轻轻点在淞沪的位置:“达令,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如今日军在国际上也并非毫无顾忌。欧美各国不愿看到日本独霸中国,损害他们在华利益。若我们能恰当运用外交手段,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国际调停或许能为我们带来转机。不过,我们自身也需有足够的实力和坚定的态度,让日军不敢在谈判桌上狮子大开口。”
\n
\n
蒋介石再度陷入沉思,屋内众人也都安静下来,等待着他的决定。窗外,南京城的街道上偶尔传来车辆驶过的声音,而这座城市的上空,战争的阴云从未消散。
\n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