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昏暗的灯光下,工人们汗流浃背,正在连夜赶制手榴弹。
\n
\n
工厂内弥漫着刺鼻的火药味和机油味,空气湿热而沉闷。
\n
\n
十八岁的学徒工小杨,脸上满是油污,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将刚脱模的弹体小心翼翼地递给老师傅检查。“这批得加快速度,淞沪战场的弟兄们正眼巴巴地等着用呢,咱们多造出一颗弹,他们在战场上就能多打退一波鬼子。”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期待。
\n
\n
老师傅点了点头,布满老茧的手仔细检查着弹体,“放心,每一颗都是保命的家伙,咱们得把好质量关。”
\n
\n
他的声音被机器的轰鸣声掩盖了一部分,但那坚定的语气却无比清晰,每一个字都像是刻在小杨的心里。工人们在这狭小而闷热的工厂里,日夜不停地工作着,他们知道,自己手中的每一颗弹药,都可能成为战场上战士们的希望。
\n
\n
千里之外的华北地区,八路军129师的部分侦察部队正借着月光,在崎岖的山路上急行军。
\n
\n
月光洒在山间的小路上,为战士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参谋长李达借着微弱的光亮展开地图,手指点在日军可能的行军路线上,神情严肃而专注:“弟兄们,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正朝着娘子关方向快速推进,咱们必须在天亮前抢占隘口。大家都打起精神来,密切关注日军在华北的调动情况,一旦发现他们有分兵支援淞沪的迹象,立刻汇报,给淞沪战场的友军提个醒,这可是关乎整个战局的大事。”
\n
\n
战士们默默点头,眼神中透着坚毅,脚下的步伐更快了。他们背着沉重的装备,在山间艰难地行进着,有的战士脚底磨出了血泡,却依然咬牙坚持。他们深知,自己的任务关系到整个抗战的大局,容不得半点马虎。
\n
\n
南京总统府内,陈布雷将修改后的电文恭敬地递给蒋介石。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