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心里已经浮现出了几个人的名字:“去年,在我们学堂里启蒙的孩子,有近三十人考上了童生,恰好有四人,因为家境贫寒,还未攒到束修去青阳书院学习。”
“现如今,他们都在家里,一边帮着干活,一边自学。”
“文锦,你若是愿意出钱,带他们去州府参加考试,涨涨见识,想必他们都会乐意与你作保。”
那四人都是杨帆的学生,杨帆可惜他们的才学,但自己也实在是有心无力。
方文锦略一思索,便道:“以我们家现在的情况,带上四人去州府参加考试,这倒不难,主要还是他们的人品性情如何?”
杨帆连忙保证:“这自然都是好的,我都要给你们作保了,人品不行的话我也不敢啊!”
方文锦还是觉得,得亲眼见过人,互相交谈一番,才能确定:“那好,他们家住何方?我去见见他们?”
杨帆担心那四个学生信不过方文锦,去学堂拿了名册,记下他们的住址后,便和方文锦一道去了。
那四个学子一听居然有这样的好事落在他们头上,一开始是惊喜,后来又是怀疑,最后看到自己的先生后,又平静地接受了。
方文锦考察过他们的学识,确实都是不错的苗子,也想结个善缘,便把那次林晚买的那本,所谓的读书笔记拿给他们看。
“你们要是想抄写,可以来我家中,如果有不懂的,也可以问我。”
第二日,四人如约而至。
家里都知道,他们大哥/爹爹又要去考试了,不能打扰他复习功课,说话做事都轻手轻脚的。
现在家里又多了四个读书人,他们便觉得这事情愈发严肃了,都不太敢在家里待。
这四个读书人一来,他们就赶紧跑去老家的小作坊里,生怕打扰了他们。
不过,他们也不光是在小作坊里玩乐。
泡在河水里的稻草和秸秆已经开始软化了,他们得找几个信得过的壮汉,来小作坊里帮忙。
不然光是方二河和方三猛两个人的话,是决计吃不消的,也太慢了。
但找谁,这却是个大麻烦,毕竟这涉及到技术问题。
像马家的纸坊,他们家的工人,那都是签了死契的,或者就是家生子,所以也就不太担心担心会漏嘴,说出去。
然而大饼村里却人多嘴杂,很难保证他们都守口如瓶。
林晚想了想,说:“我们这里的稻谷一年只有一季,三月才种,那三月份之前,村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