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汞爆显影的时空信标
一、硒化汞纳米胶囊的热力学机制
熔炉密语
紫禁城西侧的铸炉坊内,年轻的铸匠阿七将最后一块紫黑色矿石投入熔炉。跳动的火焰映照着他满是煤灰的脸庞,炉膛深处传来奇异的嗡鸣,仿佛某种蛰伏的巨兽正在苏醒。这是他第三次尝试炼制师傅临终前留下的神秘配方,关键材料正是那看似普通的硒化汞矿石。
"记住,当炉火达到四百五十度时......"师傅临终前的叮嘱犹在耳畔。阿七握紧火钳,目不转睛地盯着炉温计。当指针缓缓指向450°C的瞬间,惊人的变化发生了——熔炉底部腾起一股银色雾气,硒化汞开始分解,密度高达8.27 g/cm3的纳米胶囊如黑色细沙般簌簌落下,沉入炉底的凹槽。这些微小的颗粒,正是炼制神秘器物的核心。
突然,工坊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阿七心中一惊,迅速将炉火调至600℃。在真空环境下,紫黑色的纳米胶囊开始升华,化作一缕缕不易察觉的青烟,顺着特制的排烟管道消散在夜色中。这种独特的升华特性,完美契合了宫廷对炼制过程隐蔽性的严苛要求。
"阿七,你在里面做什么?"侍卫的喝问声响起。阿七强作镇定,打开炉门,展示里面正在锻造的普通铁器:"回大人,小的在炼制寻常兵刃。"待侍卫离开后,他长舒一口气,庆幸硒化汞的特性瞒过了众人的眼睛。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师傅曾说,这些纳米胶囊必须在特定温度和环境下与其他材料融合,才能发挥真正的威力。阿七查阅了无数古籍,终于在一本残破的《天工秘录》中找到线索:"汞硒之精,遇寒则凝,遇热则化,需以星斗之位定其形。"
经过数月的摸索,阿七发现当熔炉温度保持在600℃,并配合特定的星象时辰,纳米胶囊会与其他金属发生奇妙的反应。它们如同有生命般,在金属液体中游走、融合,最终形成一种前所未见的合金。这种合金不仅坚硬异常,更具有某种神秘的特性——在月光下会泛出幽蓝的光芒。
随着研究的深入,阿七逐渐意识到,硒化汞的特性可能远超自己的想象。那些沉入炉底的纳米胶囊,那些神秘的升华现象,或许都与宫廷中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有关。但他不敢细想,只能继续埋头钻研,将每一次实验的细节都记录在隐秘的手札中。
多年后,当考古学家打开这座尘封的铸炉坊,在炉底的凹槽中发现那些残留的紫黑色物质时,现代仪器揭示了惊人的真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