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
然而,就在研究取得突破时,实验室的监控画面突然中断。等安保人员赶到,所有出土钱币的检测样本不翼而飞,只留下一枚刻着工部徽记的银币,表面的SPR传感器正发出诡异的荧光,仿佛在嘲笑现代人对古人智慧的低估。
如今,这枚银币被锁在特制的防辐射箱中,它表面不断跃动的等离子体共振信号,仍在诉说着四百年前那场跨越时空的数据革命。而林夏和陆川的研究论文,最终以《论明代量子传感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为题发表,掀起了考古界与科技界对古代智慧重新审视的浪潮。
时空裂隙谜踪
2025年,青海柴达木盆地深处,中国科学院特殊材料实验室的红色警报响彻云霄。物理学家周默死死盯着监控屏幕,实验舱内的卡西米尔真空泡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其内部的负能量密度数值不断跳动,最终定格在-1.3\\times10^{27}\\text{eV/cm}^3——远超理论预测的临界值。
“快切断电源!”他话音未落,真空泡突然迸发出刺目蓝光。一道仅1.7\\text{nm}宽的幽黑裂隙在空间中撕开,实验室的温度骤降至零下三十度,所有电子设备疯狂闪烁。更诡异的是,裂隙边缘竟浮现出明代云纹,与半年前西安出土的青铜残片上的纹路如出一辙。
这个发现源于一次偶然。当时考古学家林薇在修复明代古币时,意外发现币面暗纹的排列方式与量子力学中的多维模型高度吻合。当她将数据分享给周默团队后,两组人马开始了跨学科研究,最终锁定了卡西米尔效应与时空扭曲的关联。而此刻,他们亲手制造出的时空裂隙,正违背着所有已知的物理定律。
“教授,中子源读数异常!”助手的惊呼打断思绪。实验舱角落的^{252}\\text{Cf}中子源装置发出蜂鸣,半衰期2.645年的锎元素,此刻衰变速度竟提升了数百倍,为裂隙持续输送着稳定能量。周默突然想起古籍中“以星髓为引,开阴阳通道”的记载,莫非明代匠人早已掌握了维持虫洞的技术?
就在此时,裂隙中飘出一片泛黄的宣纸。林薇颤抖着展开,上面是用朱砂书写的《天工开物》残页,墨迹中检测出与^{252}\\text{Cf}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更令人震惊的是,残页背面浮现出一组坐标,指向南海某处。
联合科考队迅速集结。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