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不发达的时代,贾蓉当然不知道在他赶往金陵的路途上被人联合参了一本。
\n
\n
雍乾帝对于弹劾贾蓉的奏折处置很简单,留中不发,雍乾帝算是一个比较任性的皇帝,用人头朝前,不用人头朝后,贾蓉承担着的抗倭重任自然不会因为弹劾而弃用。
\n
\n
勤政殿议事对赵历和赵非的影响当下还看不出来,雍乾帝看似表态的发言仅仅让赵非紧张了一阵子,没有实质性的伤害。
\n
\n
随着勤政殿内阁大臣、皇子的议事内容传出去,扬州案件的处理进入收尾阶段,大夏中枢的注意力从江南移开,雍乾十年末的恩科即将开始。
\n
\n
雍乾十年恩科注定影响深远,北静王和四皇子的倒台、江南贪污案的调查倒下一茬又一茬的官员,帝国的运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n
\n
因而此次恩科天下学子奔走相告,开科取仕的人数几乎是雍乾帝登基以来最多的一次。
\n
\n
就好比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录取人数多,报名人数也一定会创下历史新高。
\n
\n
说不上好还是坏,朝廷官员再怎么缺,放到整个大夏依旧僧多肉少。
\n
\n
前往金陵的路途并不孤单,官道上全是往金陵参加科考的秀才,大夏惯例,每逢科考前后,官道优先对士子开放,普通老百姓遇到读书人的车马轿子必须避让,以凸显读书人的社会地位。
\n
\n
当然了,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寻常观念认为官道只供给官府人员往来行走是错误的,普通百姓也有使用官道的权利,不过遇到官府办事要及时避让。
\n
\n
经过不急不缓的赶路,金陵城终于出现在贾家车队的视野中。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