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像个大姑娘似的红了耳朵。
屋里随侍的丫鬟和下人们都在压抑着笑意,心想,这位看起来稳重无比的探花郎,竟也有如此幼稚的一面。
蕙宁的脸颊微微泛红,心中一阵纠结,她既不知该去还是不去,心里稍稍埋怨着他过于唐突,但又隐隐期待着能与他一同去街上看看风景。
吴祖卿则是乐得其成,虽然状元郎确实不差,但显然谢逢舟与外孙女之间更有意,看起来也非常登对。年纪已大的他最挂念的便是外孙女的婚事,一直希望能为她求一门美满的姻缘,而谢逢舟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青年男女心有所属,这是最好的局面。
于是,吴祖卿便留了谢逢舟共进晚饭,再和蕙宁一同去街市游览,另外吩咐吩咐檀云、绛珠,还有身边会些拳脚功夫的小厮墨竹一同前往,毕竟蕙宁好歹也是大家闺秀,不能传出些风言风语。
檀云、绛珠和墨竹都已早早得到了指示,心中明了,只是走得稍微慢一些,保持适当的距离,为蕙宁和谢逢舟留出些许独处的空间。
绛珠性子直爽,拿着帕子掩住嘴,低声对檀云说道:“我看,大老爷的意思,恐怕已经定了。”
檀云轻轻戳了一下绛珠的额角,啐道:“你就爱嚼舌根,多说多错。”她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也觉得,谢逢舟与自家姑娘倒真是般配。
谢大人文雅清俊,举止端庄,和蕙宁在一起,谈笑间总能诗词歌赋相对,气韵互通。若真能成婚,大家也都高兴。
蕙宁玉面纱巾,遮住了大半张面容,可即便如此,仍是端丽亭亭。她与谢逢舟并肩走着,轻声低语,偶尔一笑,似乎都能把整个世界点亮。
谢逢舟谈吐斯文,儒雅从容,言辞间带着几分温润的书卷气。两人聊得极是投机,话匣子也越开越宽。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