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带个铁铲上山,瞎子也看出来这是要干什么。
\n
\n
我在小平台上走了一圈,脚下感觉对了就往下插上一管,然后看抽出来的泥土特征。
\n
\n
不想我几乎把小平台插了一遍,带出来的泥土完全跟古墓毫无干系。
\n
\n
“行话说是观草色泥痕,古墓中回填的都是无法生长草木的熟土,且特别干燥,吸水性强,但我十几管子下去,怎么还带出几条蚯蚓了?董叔你是不是在耍我啊?”
\n
\n
我把管子一扔,颓气地坐了下来。
\n
\n
“呵呵,你这知识点倒是背得扎实,董叔是不是应该送你去上学?”董叔笑道。
\n
\n
“叔你就别开我玩笑了,这地怎么会有锅啊?难不成我刚刚说的都是错的?”
\n
\n
“你说的不完全对,理论终究是理论,不能死记硬背,古人建墓可不是为了让后人随意就挖开的。”
\n
\n
董叔摆了摆手。
\n
\n
“怎么说?”
\n
\n
“就例如你说天子墓前种松树,实际上是天子墓前一般会种有松树,但不代表有松树的地方就有天子墓。”
\n
\n
我微微一愣,似乎是这么个道理。
\n
\n
董叔继续道:
\n
\n
“盗墓没有公式可言,公式都是既得者的总结,并非真正的规律。找墓只看一样东西。”
\n
\n
“什么?”我好奇道。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