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长叹!
忽必烈:“郭襄!你真以为朕不敢杀你?”
她忽然笑了——
在终南山巅,她以剑锋削岩为碑,刻下“侠”字时,一群流民孩童跑来围观。
最小的女孩仰头问:“郭姑姑,学武是为了杀人吗?”
她蹲下身,替孩子擦去脸上煤灰:“是为了让有些人……不必再杀人。”
郭襄仰天大笑:“你当然敢了。可杀了我,江湖上会有千万个郭襄站起来。毕竟——‘侠’字,从来不怕血染。
郭襄突然挥剑向天,一道剑气劈开暮云,露出半轮明月。
“你看这月亮——和照在襄阳城上的,是同一个。”
忽必烈沉默良久,最终挥手撤去亲卫。
郭襄转身携君宝纵向城墙,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神情。
她听见背后传来忽必烈低沉的声音:“郭襄,你比郭伯父更可怕……因为他输掉了城池,而你赢得了人心。”
她没有回头,只是轻轻抚摸剑穗,留下了一句话:“为天下大义,适才那位老者所言不无道理,郭襄不孝,未能给父母双亲报仇,只希望你能做一个好皇帝,让天下的子民不再受战乱之苦,爹爹在天之灵,也希望天下的子民安居乐业,我郭襄不能为家仇而坏了大义,爹爹教导我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郭家与你的仇恨,乃是私仇,杀了你很简单,天下又要大乱,若你施行暴政,风陵剑定会向你索命!”
夜色沉沉,郭襄的背影渐行渐远,最终化作高墙尽头的一粒黑点。忽必烈仍立于宫苑之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块从襄阳带回的残砖,砖上暗褐色的血垢已与岁月融为一体。
忽必烈笑道:“朕赢了。他攥紧城砖,碎石屑从指缝簌簌落下。”
“郭靖死了,襄阳破了,临安的龙椅换了主人。”
可为何这女子的剑,比当年十万宋军的刀戟更让朕如鲠在喉?
远处传来战马嘶鸣,他忽然想起攻破襄阳那日——
郭靖站在崩塌的城楼上,也是这样转身的背影。
原来有些胜利,尝起来是铁锈味的。
夜风卷起郭襄遗落的一截剑穗,忽必烈俯身拾起。
褪色的红绳上结着精巧的同心结,像是某种中原人固执的仪式感。
“她竟带着这种东西来见朕……”
他嗤笑一声,却想起自己腰间玉佩里藏着的——
母亲唆鲁禾帖尼临死前塞给他的一缕羊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