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万般不甘,却也无力回天。
城墙上,箭矢如雨,喊杀声震天,江陵城摇摇欲坠。
不多时,城破人亡,王腾之与王康产壮烈牺牲,江陵城落入了桓振之手。
安帝此时正住在江陵行宫之中,闻讯大惊失色,心中暗自祷告:“天不佑我,难道今日便是朕的劫数?”
正当安帝心灰意冷之际,只见桓振手持长刀,满脸怒容,闯进行宫之中,意欲行刺安帝,为叔父报仇。
安帝见状,吓得魂飞魄散,正欲呼救,却见桓谦及时赶到,拦住了桓振。
桓谦神色凝重,沉声道:“叔父已死,我等当为叔父报仇,但若伤了皇帝,恐失民心,日后何以立足?
还望侄儿三思而后行。”
桓振听了,心中虽有不甘,却也觉得桓谦言之有理,便收起了长刀,哼了一声道:“便宜了这小子!”
桓振向安帝行了一礼,眼中闪过一丝不甘和无奈,转身退出行宫。
安帝望着桓振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庆幸:“多亏桓谦相救,否则朕今日必命丧于此。”
他长舒一口气,心中暗自思量:“此后当如何是好?桓家势力犹在,朕当如何稳固江山?”
且说桓振退出行宫后,与桓谦商议后续计划,二人皆知,虽然此次未能行刺安帝,但桓家与朝廷的恩怨已深,日后必有一战。
于是,桓振决定整顿兵马,蓄势待发,而桓谦则负责联络各地桓家势力,共谋大计。
江陵城中,风云变幻,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安帝虽得暂时保全性命,但心中却明白,这场争斗远未结束,未来的路,将是何等的艰难险阻。
他只能默默祈祷,希望天佑大晋,让他能够度过这场危机。
话说那桓玄兵败身死之后,桓振与桓谦悲痛欲绝。
二人商议已定,便为桓玄举哀发丧。
桓谦带着朝中百官,一同朝见安帝。
只见那桓谦手捧玉玺,腰悬绶带,恭恭敬敬地交还于安帝,却又暗中使计,将安帝身边的侍从护卫全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党羽。
这一番动作,朝中大臣皆看在眼里,却是敢怒不敢言。
桓振、桓谦二人借此势头,又率兵攻占了襄阳等城,那声势之盛,一时之间无人敢与之争锋。
再说那刘毅等人,回到寻阳之后,只道是元凶桓玄已除,叛逆之气已然消散,从此便可高枕无忧。
却不料,这死灰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