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队伍,并想到了标旗的方法!”
政委闻之肃然起敬:“原来如此,抱歉程同志。
是我之前不了解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
“不必客气,我只是看大家齐头并进救人,效率实在太低。
黄金时间至关重要,优先考虑尽快找到并营救那些容易得手的目标,避免二次余震导致伤亡扩大。”
“余震?你是说接下来还有可能吗?”政委听闻也倍加警惕询问。
“很有可能。
在多数灾难记录中,主震之后都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后续波动,这种情况下极易产生新的伤情隐患。”
“既然如此,程同志,请允许我建议,你登上广播车,向全员普及相关自救及防护常识,让大家更高效、安全地展开救援。”
经过思索,程大力认可此提议。
随着更多人员参与救援行动,这类知识传播显得愈加必要。
于是,程大力进入皮卡车后并未让车辆调作他用,而是利用随身空间资源,紧急制作了一个简易录音装置。
随即开始同步广播与录音解说。
讲解完一遍内容后,启动录音重复功能,使得关键信息能持续通过车辆传达给新到者。
接着他主动交出车辆用于物资运输,仅留下广播系统运转。
不久这种录音模式被效仿,录音带取代设备,更多鼓励性话语随之加入。
到了下午时段,数万规模的主力救援团队相继抵达灾区。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人力充裕,但合适的手工工具十分紧缺。
发现这个瓶颈的程大力,当即决定驱车前往附近的钢铁厂。
借助雨水补充能量源泉,在特殊环境中大量铸造锹头、撬杠等器具,存放至一处安全废墟处。
装满车辆后返回市区喊道:“这里有锹头和撬杠,大家快来拿!”引得现场指挥员连连称赞并迅速派车跟进调配。
来到仓库后,看到满满装备的军人喜形于色:“这是无价珍宝啊!快点帮忙装车!”
任务完成后,程大力再出发寻找适配木材,最终选定一家木器厂进行加工。
同时召集懂得木工技术的人,以现场可获废木原料制造锹把。
最后为了提高深层地下遇险者救助效率,程大力赶赴指挥部申请使用电台联系遥远地区具备重型设备支持的基地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