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辆修好的车相继出售最终迎来了第一个订单日。
那辆经典跑车为他带来了至少800多美元收益,一旁前来刺探消息同行也感慨买得太值。
开张后的每一天都有几笔销售同时也有新的车辆入库。
到了月末前两天他已经赚够用于支付余下款项的钱,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决定提前与财务公司沟通履行
“那麻烦你帮我联系他们吧。”林晓峰对选择哪家公司并无特别偏好,在他看来,这些财务公司的本质差别不大。
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职业操守多么高尚,而是这样做实在不符合成本效益。
谁会为了一点小利去砸自己的牌子呢?显然不值得。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晓峰的二手车店铺逐渐步入正轨。
其他竞争对手也摸透了这家店的独特优势——修车技术堪称一绝!这一点难以被模仿。
虽然同行们也都明白把车修复得更好能卖更高的价钱,但实际上操作起来难度却相当大。
到了第二个月,林晓峰的二手车辆销售已实现了一万美元以上的净盈利(扣除了零部件的成本后)。
许多车辆在经过他的翻新处理后,几乎可以从五成新升级到八成新的状态,从而让售价直线提升。
而所有用到的零件成本近乎为零,他只需定期前往报废车场挑选有用的旧部件。
林晓峰特别钟爱附近的一家报废车场。
在这里,他可以随意拆解任何他认为有利用价值的零部件,并按照重量计费。
几乎每隔几天他都会从那里带一批零件回来,部分按重量付费,其余则免费。
毕竟这里的价格实惠得不像话,比废铁稍贵一点而已。
而且林晓峰总还能顺便顺走一些废铁作为额外收获。
拆件工作对他人来说是劳动量极大的负担,但对林晓峰而言轻而易举,其效率之高令人咂舌。
这甚至让报废车场的老板心生羡慕,计划招聘专门从事此工作的团队,不过再熟练的人也没法做到像林晓峰那样的速度和精准度,否则人工成本远超收益。
威尔逊会计师事务所对于这个叫做XF Motors的二手车商铺的财务情况可谓烂熟于心。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当地盈利能力最强的二手车店铺之一。
对此类生意有兴趣介入,自然是情理之中。
于是有一天,巴瑞先生带着一位助理造访了林晓峰的店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