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建平元年,颍川阳翟的春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大地上徐徐展开。
清晨的阳光,宛如一层金色的纱幔,轻柔地铺洒在大地上,给万物都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
千树万树的桃花,在微风中争奇斗艳,肆意绽放,远远望去,如粉色的云霞般绚烂夺目,将整个县城装点得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他便是年仅七岁的邓禹,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粗布麻衣,却难掩其灵动的气质。
他像一只活泼的小鹿,早早地就来到了私塾的窗外,静静地蹲伏着,仿佛与这春日的美景融为一体。
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丝丝缕缕的花香,那粉嫩的桃花瓣也像是被这微风惊扰,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有几片调皮的花瓣,像是故意要捉弄这个小男孩一般,轻盈地落在了他那乌黑的发间,然而他却浑然不觉,依旧全神贯注地盯着私塾内讲学的先生。
先生的声音,仿佛具有一种魔力,深深地吸引着邓禹。
他那澄澈的目光,紧紧地追随着先生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先生口中讲述的知识,对于邓禹来说,就像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推开这扇门,去探索那个充满奥秘的世界。
私塾先生正在讲《春秋》,讲至郑庄公与共叔段的故事时,先生眉飞色舞,语调抑扬顿挫:“郑庄公寤生,惊姜氏,遂恶之……”
先生无意间瞥见窗外专注的邓禹,心中顿生好奇,便停下讲学,叫他进来。
邓禹不慌不忙,迈着稚嫩的小步走进私塾,站在先生面前,稚嫩的脸上满是镇定。
先生指着竹简上密密麻麻的文章,让他背诵,邓禹脆生生地开了口,一字不差,声音清脆响亮,仿佛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在私塾内回荡。
先生又惊又喜,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捋着胡须感叹:“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此后,邓禹正式进入私塾学习。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邓禹便已起床,诵读经典。
夜深人静时,家人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邓禹却点着微弱的油灯,在昏黄的灯光下,逐字逐句研读经典。
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会在第二天早早地来到私塾,向先生请教。
无论是晦涩难懂的《诗经》,那些优美的诗句和丰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