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在麂皮上,竟开出两朵灵香草。
(二)泉水中的千年记忆
子时,石人公回到棋盘峰,断颈处的镜湖映着满天星斗。他望着湖水中倒映的万千灯火:有农家乐的霓虹闪烁,那是游客在分享灵山的故事;有守夜人的火把摇曳,那是护林员在巡视;还有岩洞里的烛光昏黄,那是考古队在研究宋代碑刻。每盏灯火都连着湖水中的一个光点,光点汇聚成河,流向他石心中的裂隙——那里藏着自东晋以来的所有祈愿。
湖底突然浮现出清晰的画面:咸通年间,僧人在此凿井,石人公断颈处的泉水突然变甜;洪武年间,村民躲避战乱,石人的影子在山口展开,如同一堵无形的墙;去年台风过境,他的石掌化作巨伞,护住了山脚下的古村落。这些画面与当下的灯火重叠,他明白,所谓“显圣”,不过是众生在困境中唤醒的自我力量,而他,只是这力量的见证者。
(三)虎娃与金鳞鱼的传说
破晓前,七个虎娃偷偷摸上棋盘峰。最小的豆丁抱着石人公的脚趾,忽然惊呼:“石爷爷的脚心跳动!”但见石趾缝间的泉水突然加速流动,聚成金鳞鱼的形状,摆尾游向“洗心池”。虎娃们追过去,看见池底用青苔写成的“勤”“善”二字,正是三天前他们在学堂里学的字。
“莫要贪心。”年长的虎子学着老钟的样子作揖,却见金鳞鱼突然分成七尾,每尾鱼鳍上都映着虎娃们的未来:有的成为教师,在山脚下的小学育人;有的成为护林员,守护灵山的草木;还有的带着灵山的故事走向远方。鱼群最终游向山溪,鳞片划过水面的声音,像是石人公在说:“守望不是停留,是让每个走出灵山的人,都带着山的魂魄。”
四、灵山之灵
(一)新碑的诞生与回响
卯时初刻,山民们抬着新凿的石碑登上棋盘峰。碑材取自“碑材峰”的整石,石匠们在碑首雕刻了石人公的断颈像,颈间环绕着稻穗、经卷、丹炉,象征农、文、道的融合。当石碑立起的刹那,石人公膝头的灵香草突然全部绽放,紫雾升腾,在碑身写下“永恒守望”四个大字,笔画中嵌着历代香客的祈福带碎片、文人的墨痕、僧道的经灰。
“这碑,是咱灵山人的脊梁。”老钟摸着碑面,指尖划过“守”字的宝盖头,那恰好是石人公石掌的弧度,“当年俺爹被拉去修水库,临终前说,石人公没了头,是为了让咱们抬头看天,低头种地,把日子过成灵山的样子。”话音未落,三十六峰同时响应,云雾在峰间流动,如众仙朝贺。
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