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和尚:“我马上叫四伢子去照看。”和尚说:“谢谢施主。”
\n
\n
徐四强住所,离塔楼有一里地的路程。走到塔楼,大约要十几分钟。走一个来回要二十几分钟。只要看到塔楼内没有人进出,说明正常。有时候,父母去了种地,徐四强既要做家务事,又要照看塔楼。孙氏母女也会帮助徐四强做一些家务事。孙氏会做陶瓷,忙了的时候,她去了做陶瓷。而家中的家务事,只有交给万英。万英是个女孩子家,不便在外面抛头露面。留在家中做自己家的家务事,又帮助徐四强做一些。而徐四强看到塔楼内没有动静,又立即返回来。过上一个小时,再去看看。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循环。留在家中的一个小时,在家中做家务事。有时候没有家务事做时,徐四强会与万英聊天——讲他以前在武昌、大冶卖瓷器的过去。
\n
\n
其实,徐四强跟着他叔父在武昌、大冶那边卖瓷器,一边贩卖瓷器糊口,又一边跟着其叔父学习文化——其也想考取功名。可是,最后秀才也没有考中,便发生了太平军起义。从而,叔父遇难,他回到了原籍。讲完了过去,徐四强又拿出《增广贤文》、《四书五经》、《三字经》,及其他的书籍教万英认识上面的字。慢慢的,万英认识了不少的字,并且在徐四强的教导下,可以用毛笔写一些字。从此,二人又增进了一步感情。
\n
\n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的时间,二十天过去了。这时,和尚领着一位一拐一瘸、发髻散落、身上穿着蓝色长袍,沾满了血迹的人走在塔楼门前。正好,被照看塔楼的徐四强见到了。徐四强走近把那位的发髻撩开一看,认识。原来是他的三哥徐三保。就见徐三保生得葵花籽脸,两只尖耳朵。浓眉,眼睛不大,塌鼻子,大嘴,八字胡须。脚上穿着一双破烂不堪的旧布鞋。两个脚的大拇指俱露了出来。其身体不像徐四强的高大,而其看上去,也是那种弱不禁风的小个子。徐四强见后,忍不住的大叫道:“三哥,是你!这是怎么伤的?”老三没有说话,和尚说:“施主,此事说来话长;先把他扶进塔楼,让他坐下后再讲话。”
\n
\n
于是,徐四强与和尚,一个搀扶着徐三保的左臂,一个搀扶着徐三保的右臂,把徐三保搀扶进了塔楼。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