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n
当然,按现代工程标准,修筑河堤配筋率应为0.5%的,现在按0.1%的配筋率,钢筋用量虽然只是现代工程标准的五分之一,但相比传统夯土堤坝,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抗冲刷性和整体强度上已有质的飞跃。系统又特意让张华注意,需要在关键受力部位加密了钢筋排布,以确保在汛期能抵御急流的冲击。
\n
\n
目前大良乡生产的水泥每袋重量也是50公斤\\/包,按工程需求计算,则需要水泥七万七千多包。目前大良乡水泥厂,经过近几个月的生产,总库存约7万袋(因为包装袋不够,目前还没有全部装袋),是基本能满足本次河堤修筑的需求,但将耗尽全部储备,后面其他工程如有需要就要加强生产能力了。
\n
\n
至于八十多吨的钢材,黄荣那边的钢铁厂现有库存及产能仅能保证一半的需求量,后面只能采取加急生产措施,启动全厂三班倒生产制度,预计通过加班增产可在首批钢材用完前完成剩余一半的生产任务来。
\n
\n
而工程材料需要的砂,碎石等,自然是在施工现场就地取材的方案,组织民工在八山乡河段筛选优质河砂和就近开采山岩。此前张华已用系统查阅功能,研制出爆石用的炸药,供给大良乡工厂采石用,现在在八山乡的河堤需要就近开采山岩,自然也能应用得上。而爆炸得到的大块石材,再由工人加工成符合规格的石料。
\n
\n
所有这些,以现代的标准来看,工程量及使用的材料总量都不算大,但在这个古代的社会,已经是非常巨大的场面,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操作完全依赖人手操作、运输全靠人挑畜驮,虽然张华也利用系统制作出不少简化力气的工具,但是生产方式的原始性还是大大制约了施工进度。
\n
\n
张华为确保工程进展,连续十余日奔波于县城、大良乡及八山乡的施工现场三地,高强度工作下,使他原本合身的青布长衫竟显宽大,面容也明显清减了许多。
\n
\n
县衙也在下发批文的第二天开始调配人力。原先参与修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