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程度,有这个能量,干嘛不扶持女儿?
吃饱喝得,冯晨夏等人就向乌县各位领导告辞,说明天大家还要做社调,要早点回去歇着。冯晨夏知道,她们走后,这些官员还有很多“节目”,自己一行人提前离席,也算是“与人方便”。
和冯晨夏一起离桌的,还有一个煦镇的女性“大学生村官”。刚才这个村官茕茕孓立、满面尴尬的样子,冯晨夏都看到眼里了。女性“大学生村官”有不少取得了很好的政绩,但前提是,不能在乌县这样的地方。
这地儿更欢迎本地大学生子弟,即本地人的儿子。几个有资格列入当地“护官符”的大家族,喜欢让读过大学的本族子弟在村乡镇“刷简历”,不过两三年就可以进县领导班子了。
第二天,冯晨夏让队员上街找当地民众填写调查表,自己却独自留在档案室,翻看本县县志和当地各级政府机关报。
昨天晚上的酒桌上,冯晨夏表现得既稳重大方,又游刃有余。但其实她心里远没有脸上那么云淡风轻。那天从蒋正先办公室出来后,一连数日,冯晨夏都觉得心里不舒服。她觉得自己隐约察觉到了什么,又觉得自己隐约漏掉了什么,干啥都提不起劲儿。
在来乌县前,冯晨夏查了一下历届中都大学团委书记的情况。不出意外,几乎全部是男性。唯一造成“异常”的那位女性,目前是中都大学副校长。
那本校学生会主席呢?冯晨夏查了后发现,情况比团委书记好多了,女性比例居然接近15%,比团委书记不到5%的几率高多了。
当然,高几率也是有代价的,比如说,学生会主席的仕途发展就很一般。至于那几个女性学生会主席,冯晨夏发现毕业后,她们已泯然众人矣,没有什么消息了……
冯晨夏不相信这些可以被选为学生会主席的女性,在离校后会突然变得无能,或突然变得低情商。那么只有一个解释,就是社会里有某些东西,比大学这个“准社会”更有效地阻止了女性仕途上升之路,甚至根本就不给女性提供踏上仕途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