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初秋,街道上的红底金星早已被撕除,取而代之的是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然而,在许多人的心中,那场横跨数十年的信仰灌输尚未完全消散。一位中年教师在课堂上讲述民主制度时,不自觉仍称呼过去的「总书记」为「领袖」,引来学生当场举手纠正,最终校方对其展开调查——这不过是冰山一角。
旧制度的Y影,仍缠绕着新时代的黎明。
在许多省市,原地方系统迅速崩解,但民众并非全然欢呼。有人终於敢走进曾被强拆的宗教场所重建教堂,也有人在深夜烧毁过去张贴的入党申请书,甚至自制告解书陈列在街头,诉说被迫害的岁月。
但更多人选择沉默。他们记得,曾有邻人因私语批评政府而被劳改十年,也记得网路监控、微信封锁、异见人士「被自杀」的恐惧。这种压抑感并未随政权更替而立刻消失,而是化为一种「过於熟练的服从」,渗入行为模式与语言之中。
新政府明白,光靠法令与武力无法改变一整代人的心理结构。於是,教育部推出「心灵再建工程」,在各级学校中推广公民课程与自由思辨训练,许多来自台湾的教师志工踏上大陆,重建课程内容。这些课程充满理想与希望,但同时也面对质疑:「这是自由,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洗脑?」
而信仰的回归,也不仅是宗教复苏。部分民众开始重新蒋中正与孙中山的演讲文献,社群平台出现「三民主义讲读会」、「民国复古生活」风cHa0,年轻人穿起中山装自拍上传,流行文化再次重构历史图像。
但这GU新兴认同,也引发另一波潜在对抗。地方基层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