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n
秦法严苛,二世更甚,这样一来,因天气而失期的陈胜吴广如何不能心怀担忧?
\n
\n
再者,正如这个妖书所言,军法和民法根本不可混为一谈。
\n
\n
纵使是在大宋,民间徭役延误、做工失期,都还有回转的余地;可是要是军中延误……赵光义眯了眯眼,他绝不会轻饶!
\n
\n
况且,他一直觉得,自己北伐大计的屡屡失败,和军中没有严格听从自己的指挥乃至有时候拖沓延误,有着密切的关系。
\n
\n
想到自己的北伐,想到自己整顿军中和朝中,赵光义心中的对于农民起义的恐惧和愤怒之情总算消弭了大半,也能开始思考起大宋自己事情来。
\n
\n
——前不久,赵光义刚刚收到了川蜀叛乱的消息,而他收到消息的时间距离叛乱发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不短的时日,乱贼们已经攻占了数个城池。
\n
\n
收到消息的那一刻,对于“他们居然敢反叛朝廷”的愤怒、对于“贼军”进展如此迅速的恐慌、对于当地官员们无能并且还想要隐瞒消息的怒火充斥了赵光义的心头。
\n
\n
他当然不会觉得是朝廷对川蜀地区的政令有问题,也不会觉得是自己选拔官员的眼光有问题。
\n
\n
如果说要顺应民意,以及被“妖书”所迫,他不能过于指责那些在他眼中的乱民,那么对于官员的指责赵光义就干得理直气壮了——如果不是这些贪官污吏无能之辈欺上瞒下、压榨百姓,如何会造成现如今的情况?
\n
\n
朝廷对百姓的拳拳真心,皇帝的一片爱民之心,都是被这群该杀的官员们搞坏了的!
\n
\n
百姓们也是因此才受到了误导,被几个早已对朝廷心生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