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引之离开戏院时,和珅对他说道:“王公子,你才华横溢,此次进京赶考,定能高中。日后若有机会,还望你能为百姓多做些实事。”
王引之点头说道:“邹老板放心,我若能高中,定不会辜负邹老板的期望。”
几个月后,王引之如何高中第三名探花,此后如何被朝廷任命为地方官员,他上任后如何清正廉洁,一心为民,深受百姓爱戴等暂且不提。
却说我和刘墉办完和珅的事儿之后,刘墉给嘉庆上书,以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从前为由,请求嘉庆召回被放到两广为官的嘉庆的恩师朱珪(朱石君)回朝主事。
刘墉写好奏折后,找到我商量。他一脸凝重,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缓缓说道:“刘安啊,这奏折递上去,也不知皇上会作何反应。朱珪乃皇上恩师,学问人品皆是上乘,如今朝廷主持会考,实在需要他这样的人。”
我微微颔首,回道:“大人所言极是。只是这召回朱大人,会不会有人从中作梗?毕竟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刘墉放下茶盏,目光坚定地说道:“顾不了那么多了。为了朝廷选拔人才,为了江山社稷,即便有阻碍,也要试一试。”
几日后,奏折呈到了嘉庆御前。嘉庆看完,陷入了沉思。他何尝不想让自己的恩师回到朝堂,身边也多一位一心为自己撑起一片天的近臣。
这日早朝,在金銮殿上,嘉庆看着刘墉,和蔼地开口问道:“刘爱卿,你力荐朱珪回朝主持会考,可有十足把握?朱珪远在安徽,骤然召回,恐会影响当地政务。”
刘墉连忙跪地,恭敬说道:“皇上,朱珪大人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主持会考,定能为朝廷选拔出真正的栋梁之才。至于安徽政务,可先选派得力官员暂代,待局势平稳,再做长远安排。”
这时,一旁的翰林李潢站出来反对:“刘大人,此举不妥。朱珪虽有才能,但两安徽之地遥远,治理不易。贸然将他召回,恐生变故。”
刘墉看向李潢,心想:你曾是和珅的心腹,如今和珅已倒,难道你想步和珅的后尘?于是说道:“李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如今会考在即,关乎天下士子前程,关乎朝廷未来。朱珪大人经验丰富,定能公正评判,选出贤能之士。而安徽之事,可从长计议,难道李大人害怕朱石君大人回到朝堂么?”
嘉庆听后,看着李潢说道:“是呀!难道你李潢如同和珅一样,害怕朱珪回到朝堂对你不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