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专程来与郭某切磋诗词歌赋的?”
郑公子摇着折扇,踱步到郭凌峰面前,皮笑肉不笑道:“切磋不敢当,只是方才在宴席上,见郭公子谈吐不凡,在下也想要领教一番。”他眼神轻蔑地扫过郭凌峰,语气中满是不屑,“毕竟,这年头,谁都能自称博学多才,却不知是真才实学,还是徒有虚名。”
周围路过的宾客见状,纷纷驻足,窃窃私语起来。郑公子出身名门,自幼饱读诗书,在文坛颇有声望,而郭凌峰不过一介布衣,今日才华初露,郑公子此番前来,显然是想要给他一个下马威。
陶夭夭担忧地看着郭凌峰,她知道郑公子一向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今日郭凌峰在宴席上抢了他的风头,他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然而,面对郑公子的挑衅,郭凌峰却显得格外平静,他淡淡一笑,道:“郑公子言重了,郭某不过略知一二,当不得‘博学多才’四字。只是今日在宴席上,见郑公子出口成章,才思敏捷,心中钦佩不已,这才斗胆班门弄斧,还望郑公子莫要见怪。”
郭凌峰这番话看似谦虚,实则绵里藏针。他将郑公子方才在宴席上的表现夸赞了一番,又将自己贬低为“班门弄斧”,既化解了郑公子的敌意,又暗讽他今日在宴席上表现平平,被自己抢了风头。
果然,郑公子听后,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他冷哼一声,道:“既然如此,那便请郭公子赐教,不知你想如何比试?”
“比试的方式自然由郑公子来定。”郭凌峰不慌不忙地答道,他深知以自己现代人的知识储备,无论郑公子出什么题目,他都有信心应对自如。
郑公子见郭凌峰如此自信,心中更加恼怒,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指着不远处的一棵桃树,道:“那就以这桃树为题,作诗一首,如何?”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赞,这郑公子果然狡猾,这桃树正是春季盛开的品种,如今正值秋季,早已凋零,以此为题作诗,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郭凌峰却丝毫没有被难住,他略一沉吟,便朗声吟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描写了诗人在山寺中偶遇桃花盛开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郭凌峰巧妙地将这首诗化用,将桃树的凋零与春光的逝去联系在一起,既符合题意,又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