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能深刻理解,尤其是以钱代租庸,这简直就是前无古人之作,这样一来,家家户户都得上街卖粮卖丝麻。
第五琦反应极快,他立刻反对道:“相国不可,这样一来岂不是便宜了那些大商人,不事耕作,只需倒卖粮麻,便胜过百姓一年辛劳,而且,这中间又隐藏着极大的漏洞,比如一地县官和米商勾结,控制全县粮价,以低价从农户手中购进,再一转手,获利又何止万千,而朝廷又无迹可查。”
李清一抬手打断了他的话,“官商勾结自古就有,这种情况当然也会发生,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实行以钱代租庸的情况究竟会如何,我们可先选一两处粮价稳定的地方为试点,总结得失后再推向全国,此事我已构想多年,第五尚书不要再反对!”
第五琦听他直称自己的官名,知道此事已无可避免,不过李清肯选一两地先推行,这又留有缓冲的余地,倒也可行,他便默默地点了点头。
“酒足饭饱,我该告辞了!”李清将杯中残酒一饮而尽,站起身来向第五琦拱拱手,出门而去,第五琦大急,左相之事还一言未说呢!
李清仿佛知道他的心思,回头呵呵一笑道:“肥水不流外人田,李清再愚,也不至于给自己树敌吧!”
. 当天晚上,崔光远亲自带领百名衙役持刀在宣阳坊断墙处守侯,防止有人趁夜拆墙,一更时分,天空中飘起了雪花,由小变大、由稀疏变得稠密,俨如松球一般,一团团从天而降,到二更时,整个长安已是白茫茫一片,雪却越下越大,三十步以外已看不见情况。
守候在断墙边的百名衙役又冷又困,一片抱怨,却又不敢针对崔光远,只得仰天大骂贼老天,崔光远心中也极为不满,大唐立国百年,从未听说过有京兆尹雪夜守断墙之说,要不是他李清心血来潮拆什么墙,自己会在这里受苦吗?最后的责任却让自己承担。
但李清的手段一向狠辣,自己稍一大意,恐怕就会被他抓住把柄,崔光远只能忍住,一直到四更,衙役们连抱怨的力气都没有了,纷纷挤成一团,身子已被厚厚的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