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的一整天。
\n
\n
数学、国文,还有洋文,洞山隔三差五便点名李慕玄回答问题。
\n
\n
试图通过这种办法来‘借题发挥’。
\n
\n
但对一个大学生来讲。
\n
\n
这显然没啥用。
\n
\n
而经过这一天的来回折腾,李慕玄这边倒是收获颇丰。
\n
\n
通过本心对自身的观照,他能清楚看到脑海中的念头,随着经历的不断增多,越到后面内心就越发的平静。
\n
\n
“难怪修行者大多都会选择外出游历,不会一直枯坐在山中静修。”
\n
\n
李慕玄思索道:“修行,也可以说是修心,知道未必是真知道,空口白话谁都会说,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检验成果。”
\n
\n
就如西游记中那样。
\n
\n
孙悟空到灵山,一个筋斗便可。
\n
\n
那为何唐僧还要长途跋涉,历经艰难险阻,走上十万八千里?
\n
\n
原因很简单。
\n
\n
孙悟空是心猿,代表人心。
\n
\n
唐僧则代表人本身。
\n
\n
常言道。
\n
\n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