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对尖利武器、打击性钝器防范效果都不好,只有在特定时期穿上防止刺杀,可以说是鸡肋产品,更大的用途是炫耀。可等到华国之后,金丝软甲的制造水品有了大幅度提升,就像典藏于国家博物馆的那件一样,它的丝线更细更有韧性,宛如真正的丝线,金丝软甲织得更密,防范尖利物品更有效。更重要的是不再单一采用贵重金属,已经是合金,重量更轻。金银线的金丝软甲让肩膀负担极重,在冷兵器时期,束缚肩膀,意味着动作不流畅,意味着失败,华朝的金丝软甲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说,华朝的累丝工艺为后来人研究武器、合金材料提供的思路和借鉴。”
马老师讲的时候,大屏幕配合的放出出土金丝软甲的形象,还有历史正剧中金丝软甲出场的片段,配乐激昂,现场人都激动起来,这样厉害的人物,是我们老祖宗啊!
马老师是常驻嘉宾,对观众的兴趣点把握得很到位,另一位老师就完全从学术的角度来说了。
“这钗的表面是祥云纹变种,中间空缺的地方还能看见灵动的蓝色。专家组复原之后认为,看的感情清西,这是早期的点翠工艺。好啊,咱们点翠工艺的巅峰历史用能往前推三百年了,华朝就能有这样精的湛工艺出现,且保存到现在,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觑啊!”
主持人马上解释道:“点翠是一种饰品制造的辅助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而且永不褪色。后来,也由于保护鸟类及制作工艺的残忍,在近代由烧蓝工艺取代。不过说实在的,烧蓝取代点翠,可是点翠纹理变化丰富、生动多样的优点却是取代不了的。”
屏幕中对比这点翠与烧蓝两种工艺做出的饰品,明显看出历经岁月之后,烧蓝看上去色泽暗淡,没有光泽,点翠却依旧鲜艳。
“这根长簪这样长,簪首几乎有手掌宽,十分便于握住,我们在研究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另一位专家接过话头,镜头也对准了他的手。只见他轻碰簪首的宝石,再一旋转,簪身居然分裂成两断,类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