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同馆是设在外交部内的供外国使节、宾客居住的场所。
\n
\n
宋元明三朝的外交机构内都设有“会同馆”供外国使节、宾客居住。
\n
\n
只是各朝外交机构的名称不尽相同罢了。
\n
\n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外交机构叫做鸿胪寺,起源于西汉,最早叫大鸿胪,主管诸侯、归附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节事务。
\n
\n
大鸿胪的名称和职能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机构逐渐细化。
\n
\n
直到北齐首次将大鸿胪官署更名为“鸿胪寺”。
\n
\n
隋唐两朝,鸿胪寺为中央“九寺”之一,下设典客署掌外交、司仪署掌礼仪,负责接待使节、安排朝贡、翻译等,职能完备。
\n
\n
宋代鸿胪寺职权部分被礼部、客省等分割。
\n
\n
元代改设“侍仪司”,鸿胪寺名存实亡。
\n
\n
明代恢复鸿胪寺,但仅掌朝会礼仪,外交职能转归礼部主客司,实际作用大幅削弱。
\n
\n
永明城邦本来也要把外交机构称为鸿胪寺,甚至还想把最高法院称为大理寺。
\n
\n
但议会上多数人认为永明城邦还没有合法的独立地位,便否决了这个议题。
\n
\n
目前各城镇里的外交机构,都一律称作“会同馆”。
\n
\n
“行呢,就说是我做东请他们。”
\n
\n
李国助干脆地一摆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