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兵每月三枚永明银元,骑兵每月四枚,炮兵每月五枚。”
\n
\n
“每个士兵在银行都有个人账户,饷银由其本人从银行支取,”
\n
\n
“绝不可能出现大明那种吃空饷、喝兵血的情况。”
\n
\n
颜思齐中气十足地答道,脸上的表情就像是在说“这个军饷是很丰厚的”。
\n
\n
显然他并不认为民众参军热情低是因为军饷不够。
\n
\n
不怪他如此自信,这个军饷的确是超过了大明的水平,还没有吃空饷的问题。
\n
\n
万历到崇祯初期。
\n
\n
边军的月饷约为1~1.5两白银,精锐家丁可达3~5两。
\n
\n
京营士兵的月饷约为1~1.2两白银,但常被克扣,实际到手不足。
\n
\n
卫所军原定饷银极低,只有约3~5钱,但明末卫所制名存实亡,士兵多沦为农奴或逃亡,军饷常拖欠。
\n
\n
募兵,如戚家军饷银为1.5~2两,另加战时赏银。
\n
\n
又如关宁铁骑饷银为3~4两,但需自备马匹武器。
\n
\n
郑成功水师的饷银为2~3两,依赖海外贸易支撑。
\n
\n
由此可见,南海边地公司的军饷完全是达到了精锐家丁的水准,而且没有被吃空饷的风险。
\n
\n
按理说民众参军热情应该很高才对。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