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这篇小说表达什么。
父子文的体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喜欢的很喜欢,不喜欢的无法接受。所以抛却这层不谈,这只是我用来创作表达的一个框架,不算是尝试。
我的尝试有两个。
第一,去除掉网络流行文学里外貌,财富等外在因素,集中描写人物的特征和性格,以做到切割一直以来性与人设的联系。基于我个人的经验和意见,我认为,如今的网络流行文学里,尤其是言情耽美小说中,外貌描写以及人设(苏,有钱,有能力)的比重太大了。以至于我们想要看感情戏,床戏,都会想要看好看的人,有钱有能力的人,有社会地位的人。我们的性欲唤起和这些挂钩。的确,爱美,想要有钱有能力,这都无可厚非。可一旦我们固定下来这样的选择,那么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已经被商品化了的网络文学创作,就会无可避免地滑向这个选择,然后被固化。耽美主角必须要几把大,身材好,脸帅的惊为天人,够骚,够漂亮,够有钱。这样的固定人设,只会让这种类型小说越来越单一化,到最后大家喜欢的都一样。我们不过是在打造耽美文里的“网红”人设罢了。
为什么我在这里,没有称耽美小说为类型文学。是因为近几年的耽美创作太浮躁了。早期的耽美发展期,古早文有很多类型,很多元,价值观也很多元,但也不成熟。但这几年的发展,却并没有让他走向一个更成熟,更多元的未来。而是沦为女性欲望的消费品,失去了严肃的创作志向,娱乐化严重,价值观单一化,违背了耽美本身的立意。
的确,同性之间的美好爱情被广为接受,是我们想看到的。可娱乐化的时代,作为欲望的商品被创作,购买,看过就算的东西,我认为太多了也不好。全民娱乐,全民腐女,可我们还是要有一定的追求,让耽美文学能够作为文学,有其一定的精神内核,和对这个题材的反思,对生活的反映。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创作。
第二,基于我刚才说的。如今的耽美文,失去了追求严肃文学的创作志向,剧情大部分靠的是走人设路线。没有完整反映创作者的思考和世界观,价值观。我们只是看了一个很爽的故事,只是看了一个很想看的人设。
也是和我个人的学术研究有关系,我认为,如今的市场经济,万物可被商品化,资本主义构造下的消费主义已经重塑了我们社会价值观的内核。我们失去了沉下心看一个故事的态度。太忙碌,太浮躁。耽美小说,言情小说,都已被商品化。耽美小说作为呼唤多元爱情,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当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