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的年轻官员不满,若再有地方乡绅呼应...
\n
\n
\\"多谢诸位美意。\\"叶明郑重接过银票,\\"本官行事,但求问心无愧。\\"
\n
\n
送走乡绅,叶明立即着手两件事:一是给顾慎去信,请他在朝中斡旋;二是亲自撰写《安阳抚恤条例》,将新政规范化、合法化。
\n
\n
午后,叶明决定去新设立的\\"忠烈斋\\"看看。学堂设在原守备府旧址,三十多名阵亡将士子女正在上课。教书的是位落第举人,因战乱流落安阳,被叶明聘为教习。
\n
\n
\\"知府大人!\\"孩子们见到叶明,纷纷起身行礼。他们中最大的不过十二三,最小的才六七岁,但眼神都格外明亮。
\n
\n
叶明注意到角落里一个瘦小的身影——张小山,那个阵亡木匠的儿子。他正聚精会神地在一块木板上练习写字,内容正是《千字文》的开篇。
\n
\n
\\"写得不错。\\"叶明走到他身边,\\"手腕再放松些。\\"
\n
\n
张小山激动得结结巴巴:\\"大、大人,我...我以后也能当官吗?\\"
\n
\n
\\"只要你肯用功。\\"叶明拍拍他的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n
\n
离开学堂时,叶明被一位老妇人拦住。她衣衫褴褛,手里牵着个五六岁的女童。
\n
\n
\\"青天大老爷!\\"老妇人颤巍巍跪下,\\"我儿是守东门的赵五,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