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黎民,虽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生计维艰,却仍抱有一丝苟安之念,宁可选择默默承受,也不愿投身那改天换日之洪流。
此乃天时之殇。”
“天时说完,再言地利。
白莲教举事之后,依山傍水,匿于崇山峻岭之间,本是游击战术之佳地,然亦是困兽之斗。
山林虽密,却难掩粮草之困,补给线长,易被截断。
反观清廷,借地理之便,围而不攻,坚壁清野,令起义军如困笼中之鸟,难以展翅高飞,此乃地利之失。”
“至于人和,白莲教内部亦是暗流涌动。
权力之争,利益之斗,如同武林门派内讧,自损元气。
加之缺乏一统江湖之领袖,号令不一,难以形成铁血军团,战力大打折扣。
而清廷虽腐败丛生,却为正统,民心向背,微妙难测,此乃人和之缺。”
“综上所述,白莲教起义,虽英雄辈出,壮志凌云,
却终因天时、地利、人和之不济,未能改写天下格局,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林仙儿听得愣神,心中悲痛也稍稍缓解,终究还是沙哑着嗓音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方言说的口干,刚想饮些茶水,却发现桌上的杯盘已经碎了一地。
只能叹息一声,忍住口渴,继续说道:“虽无具体方略,但也有一个思路。
其一便是要师出有名!
红花会之“反清复明”,白莲教之“苍生为念”,二者合一,即为“义举救生,共赴国难”。
此名一出,江湖震动,百姓心向,自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其二便是整合势力。
红花会擅于江湖行走,隐秘行事;白莲教则根深叶茂,信徒遍布四海。
当以此为基础,暗中集结,不动声色。两者合力,如龙入深渊,虎归山林,静待风云际会。
其三便是精心谋划,制定战略。
红花会中高手如云,可对清廷重要人物执行斩首计划。
白莲教则长于民心所向,可借此优势,发现信徒,扩充队伍。
其四便是此消彼长,策反拉拢。
清廷之中,有许多底层文武官员郁郁不得志。江湖之中,亦有落第举子,反清豪绅,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拉拢的力量!
其五便是整备军队,提升战力。
借广州十三行之渠道购买火枪火炮,武装军队,以普鲁士后膛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