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城南,太仆王允府邸。
“今日特请伯喈兄过府一叙。”王允拱手对蔡邕说道,伯喈正是蔡邕的表字,他比王允年长四岁有余。
“子师客气了,十几年未见,贤弟风采依旧!”子师便是王允的表字。
王允、蔡邕两人见面,互相吹捧了一番。
“小女蔡琰,字文姬。董太尉之孙女,董白!”蔡邕指着身边的两位少女,如此说道。
“文姬拜见叔父!”
“凝脂也见过叔父!”蔡琰、董白两人依次朝王允施礼道。
“竟长这么大了!记得十几年前,她刚出生时,才这般大小,哈哈!”王允用手掌比了比。
他与蔡邕也算是老友了,昔日他俩同时被司徒征召,入朝为官。只因蔡邕避祸吴地十二载,多年不得相见。
至于蔡琰身旁的董白,自然是跟着她偷跑出来的。
等蔡邕发现,却为时已晚,他只好又向王允解释道:“凝脂常与文姬为伴,所以就一并带来了。”
“董太尉的子嗣,自然也是欢迎至极!”王允倒也并不介意。
接着他指向身边的少女,说道:“此乃为兄新收的义女王盛。”
“红昌拜见伯父!”王盛见礼道。她本姓任,名红昌,拜王允为义父之后才改的名。
“真是神仙中人啊,有倾国倾城之姿!”蔡邕赞道。
“谬赞了,为兄膝下三子,如今方得儿女双全啊!”
“请先入府!”王允拉着蔡邕,进前厅饮酒去了。而义女王盛则招待着蔡琰,董白两姐妹去后院玩耍。
“喝!”王允、蔡邕两人多年未见,正牵着手,叙述着旧情,开怀畅饮着。
回忆过去,他们俩曾是最亲密的战友,为反对宦官干政一起并肩战斗过,也因此饱受了宦官们的陷害。
如今能同朝为官,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不过比起蔡邕的寒门出身,而王允背后的家族,势力庞大。说起王氏,那可是并州太原郡的名门望族。
这也是为何同样是得罪十常侍,王允有大将军、太尉、司徒等多位朝廷重臣多次上书替他求情,最终得以赦免。
而蔡邕却只能在蛮荒之地躲着,而且一躲就是十二年。
“兄长如今可是董太尉面前的大红人啊!愚弟望尘莫及!”王允面色微红,酒意上扬,话里也就有了那么一点酸味。
他虽然被拜为太仆,与蔡邕的左中郎将级别差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