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取「云茯苓」,此茯苓生于松根,状如云团,色白入肺,淡渗利湿,正是「培土生金,金能制木」的灵物。清露以「庚金钩」钩取,茯苓表面竟有天然「和」字纹路,与远处的牛鸣相和,此乃「肝脾调和」的吉兆。
采柴胡时,清露见一只青牛踏雾而来,牛背驮着「土德碑」,碑上刻着「木疏土旺」四字,此乃「瑞兽示土」。她随青牛至「肝郁洞」,洞内生长着「土木柴胡」,根须一半青一半黄,此乃「木土同根」的灵物,清露采撷数株,纳入「和肝囊」中。
第三节·合煎和剂
制「逍遥散」需用「天地人」三源水:天露(惊蛰晨露)、地浆(青丘泉水)、人津(静修女晨津)。清露在「土木灶」前摆设三鼎:上鼎蒸天露与柴胡,中鼎煎地浆与白术,下鼎煨人津与茯苓。上鼎以榆木火(属土,木克土)加热,中鼎用柳木火(属木,水生木),下鼎燃桑木火(属火,木生火),三火合炼,仿「木生火、火生土、土克木」之序,暗合「肝脾调和」的医理。
先将柴胡切段,投入上鼎,蒸腾的雾气中浮现「郁」字;再将白术切片,倒入中鼎,药汁沸腾时如牛喘,此乃「健脾除湿」的意象;最后将茯苓研末,下入下鼎,淡渗之气与辛散之味在蒸汽中相遇,形成「木土相和」的雾环。清露以「阴阳杵」搅动三鼎药液,每杵必过中鼎,使「土气」制木,此乃「以土壅木」的治法核心。
至巳时(脾经旺时),清露取三鼎药液混合,投入「炙甘草」(补脾和中)一钱,药液顿时分为三层:上层木气如翠(肝),中层土气如黄(脾),下层水气如润(肾)。她以「巳时针」(巳时锻造的银针,属土)搅拌,三层渐合为明黄色液体,表面浮着十二颗「郁晶」(肝郁凝结之物),此乃「肝郁现形」。
忽然,青牛再次出现,口吐「宫」音(属土),震得药鼎共鸣,「郁晶」纷纷破裂,化作黄雾散去。清露知是「土气得旺」,遂撤火起鼎,药液竟自动分成十二份,对应十二经脉,每份药液中都有一根柴胡竖立如桨,正是「桨划木舟,土水相和」的意象。
第四节·疏肝健脾
施药场设在「土木台」,台分三层:上层置东方甲乙木(主疏泄),中层摆中央戊己土(主运化),下层铺北方癸水泉(主封藏)。清露着「土木道袍」,左手执「柴胡拂」,右手持「白术印」,先以拂尘蘸药汁遍洒坛周,再以印玺在患者「期门穴」盖印,印文为「木疏土旺」,药汁遇热即显,如黄色胎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