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位虚喘三十年的老者上前,清露见其舌淡紫,脉浮大无根,乃以「纳气针」(针尖裹人参汁)刺「肾俞穴」,针入即有热气随针溢出,针柄结出露珠。随后以热药汁调蛤蚧粉,敷于「膻中穴」,药粉遇汗化作紫龙纹路,向四周蔓延,此乃「元气循经而行」。老者服药后,自觉有气从足底涌泉穴升起,经肾经上达肺脏,喘息渐平,此乃「肾气得固,肺气得降」。
对小儿哮喘,清露以「百合露」调和蛤蚧粉,制成「纳气散」,用「云锦纸」包裹,每包散剂上都印有「固」字。孩童吸入后,哮喘立止,此乃「金气收敛,水气得藏」之效。有个女童因肾不纳气致夜啼,清露取人参贴于「太溪穴」,枝条竟自动发热,如补气之效,女童顿时安睡。
至亥时(肾经旺),清露命众人手握「百合枝」,面向北方行「吹」字诀:「闭口纳气,想象壬水入肾,虚气随息而沉……」众人照做,呼出的白气中夹着紫雾,百合枝则渐渐转为深紫,如吸满浮气。
第五节·夜祭虚危
冬尽子夜,清露率众人至「虚危丘」,丘顶设「气根祭坛」,坛中置「癸水釜」与「辛金炉」,釜中煮着药渣,炉中焚着人参。她以「气根幡」招引北方虚日鼠星气,幡上绣着玄武与司命,幡动时发出「嘘嘘」声,如气纳肾根。
待北斗斗柄指向「虚日鼠」星(北方星座,属水),清露将「七味都气丸」泼入辛金炉,药汁遇火化作万千紫燕,燕羽上印着「气归」二字,飞向村落各处。同时,癸水釜中蒸出的雾气凝成「水」字,与紫燕交织,形成「气根结界」,将浮气阻隔在外。
忽然,坛中升起「气根二气柱」,水气黑如深渊,金气紫如朝晖,二气缠绕成螺旋状,直抵虚日鼠星。清露趁机引导众人意守「关元穴」,见自身元气如紫龙归海,与虚日鼠星的紫光交融,化作根须深扎地下,先前的气短感瞬间消散。
子夜三刻,祭坛四周突然绽放「气根莲」,花瓣半紫半黑,花心结出「气晶」果实,清露取果实掷入山谷,竟化作无数紫鹤,鹤鸣如「羽」音,震得满山百合齐开,花香中带着沉香气息,正是「气归其根,金水生辉」。
第六节·医道归根
「为何用人参、蛤蚧这般峻补之药?虚不受补者奈何?」弟子阿青指着辛金炉中残留的药渣问道。清露以「气根尺」丈量药渣,答道:「此乃肾虚极而气浮越,非峻补不能固。人参大补元气,《本草经疏》称其『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蛤蚧咸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