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强,还能调节免疫功能,有助于控制局部炎症。
5.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芩中的黄芩苷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氧化作用,能减轻受伤部位的红肿热痛。
6.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栀子的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可缓解局部疼痛和炎症。
7. 乳香: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现代研究表明,乳香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其挥发油成分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8. 没药: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与乳香功效相似,二者常配伍使用,增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效果。没药含有的没药树脂等成分,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
9.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川芎嗪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瘀血吸收,减轻局部肿胀。
10.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当归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供应,加速损伤修复,其挥发油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11.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红花黄色素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瘀血消散,减轻炎症反应。
12. 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症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桃仁提取物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同时具有抗炎作用。
13. 苏木:味甘、咸,性平,归心、肝、脾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